“屏幕共享”后錢不翼而飛?小心,別中招!
(文章來源: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網站)
發布時間:2021-09-24信息來源:英大財險
一、案情簡介
沙女士接到“00”開頭的陌生來電,對方自稱是她戶籍所在地的“警察”,讓她登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網站查看“逮捕令”。對方稱,目前案件由警方偵辦,要求其添加辦案民警QQ接受調查。沙女士登錄網站后,一看到“逮捕令”,心里頓時慌起來。而后,對方以查驗資金流水為由,要求沙女士下載某視頻會議軟件APP,打開“屏幕共享”功能,登錄銀行賬戶,將余額展示給對方查驗。對方并沒有讓沙女士轉賬至“安全賬戶”,而是讓她將錢轉至其本人名下另一張銀行卡,沙女士完全信任對方并進行轉賬。過程中,對方獲取了沙女士的臉部認證,進而直接盜轉了沙女士銀行卡內資金。
二、案例分析
近年來,隨著線上會議的廣泛運用,“屏幕共享”的使用也逐漸普及,給工作和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被不法分子利用以實施新型詐騙。除了像沙女士遭遇的冒充公檢法騙局外,目前“屏幕共享”還出現在“快遞理賠”“網購退款”“注銷校園貸”等詐騙套路的環節之中。讓沙女士等受害人疑惑的是,僅僅是共享屏幕,自己賬戶里的錢怎么就不翼而飛了呢?
原來,“屏幕共享”功能會把屏幕上顯示的內容全都記錄下來,并同步讓對方看到,不法分子可以實時監控用戶手機的所有操作,不僅包括輸入密碼、解鎖的過程,還有彈框顯示短信、微信、其他App推送的內容。由此,不法分子就輕松獲得了受害人的銀行賬戶信息及短信驗證碼等,從而轉走受害人卡內資金。
三、風險提示
為維護您的資金安全,北京銀保監局提示廣大消費者:奏響防范四部曲,遠離“屏幕共享”騙局!
知風險。與陌生人“屏幕共享”存在極大風險,對方能清楚地看到出現在自己屏幕上的所有內容,需保持警惕,切勿輕信不法分子說辭,不給不法分子可乘之機。
不共享。提升個人信息保護意識,不與陌生人開啟“屏幕共享”,不在“屏幕共享”的情況下打開支付軟件、銀行賬戶等操作界面或進行涉及輸入密碼、轉賬匯款等相關操作。另外,涉及本人面部、指紋、虹膜等生物識別信息等也千萬不可泄露,避免重要信息被不法分子窺取。
速報案。如發覺自己或家人可能被騙,請第一時間報警,善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同時,請盡快致電銀行客服熱線辦理卡片掛失,及時止損。
勤更換。養成保護自身數據安全的習慣,建議在不同銀行和不同網站中設置不同的用戶名及登錄密碼,密碼盡量復雜。同時,建議每個銀行卡設置不同的交易密碼,以防發生一個密碼丟失,多個賬戶受損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