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大財險消費者權益保護專刊
(3.15資管新規專題)
發布時間:2022-03-17信息來源:信息部
資管新規全稱為《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由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家外匯管理局于2018年聯合印發,2022年正式施行。
本期專刊將分析資管新規對消費者投資的影響,告訴消費者投資資管產品有何風險,以期幫助消費者樹立理性投資、價值投資的觀念。
第一部分:資管新規改變了什么?
1. 統一監管。我國資管市場規模龐大,100萬億+的規模中,資管產品種類繁多,常見的包括基金、銀行理財、信托、券商資管計劃等。基金、券商資管計劃歸證監會管理、理財、信托歸銀保監會管理,監管要求不一致。有了資管新規,邁入大資管時代,統一規范,清晰明確。
2. 取消多層嵌套。以前銀行理財很容易買到俄羅斯套娃(就是多層嵌套產品)。比如消費者買了一筆理財,但這個理財實際投向一個信托計劃,信托計劃沒投向實體經濟,把錢投向了券商資管計劃,資管計劃下面投了股票,也可能投了基金,基金還可以再往下買標準或非標準化產品。這僅僅是4個套娃,其實還可以生成更多。金融機構層層扒皮,造成實體企業融資成本增加,資管新規后,資管產品只能投資一層資管產品(公募基金除外),消費者更能看懂底層資產了。
3. 禁止剛性兌付。接上一條,大型套娃里最小的娃娃賠了怎么辦?多數情況下銀行理財會賠給消費者。但是資管新規后,不允許剛性兌付,銀行沒有保本保收益理財了,取而代之的是凈值型產品。消費者應該根據自己風險接受度,合理安排不同風險系數下的投資資產。如果還想配置保本產品,結構性存款了解一下?
4. 短期資管產品受限。資管新規明確,封閉式資管產品最短不得低于90天,這意味著3個月以下的封閉式理財產品將消失。銀行不能再通過滾動發行超短期理財產品并投資到長期資產中獲取期限利差,也不能通過開放式理財產品實行期限錯配。消費者需要逐漸改善投資習慣,關注價值型、高質量型資產配置模式,杜絕短期投機行為。
第二部分:資管新規給我們上了怎樣一課?
國家發布資管新規意義重大,一是規范發行行為,統一資管產品監管標準;二是防范投資風險,合理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對于個人消費者來說,資管新規給我們上了重要一課,提示我們需要重點關注如下5點:
1. 投資資產管理產品,牢記“賣者盡責,買著自負”,審慎挑選具體投資產品,風險和收益一定是成正比的,買了就得自負盈虧。
2. 資產管理業務是金融機構的表外業務,不得承諾保本保收益。如果有金融機構宣稱某資管產品可以保本千萬不能相信,而且還要舉報這家機構。資管新規原文是:如發現某產品存在剛性兌付行為,可以向金融管理部門舉報,查證屬實且舉報內容未被相關部門掌握的,給予適當獎勵。
3. 金融機構有義務進行產品類型明示:(1)投資于存款、債券等債權類資產比例不低于80%的是固定收益類產品。(2)投資于債權類資產、權益類資產、商品及金融衍生品類資產且任一資產的投資比例未達到該類產品標準的是混合類產品。(3)投資于股票、未上市企業股權等權益類資產比例不低于80%的是權益類產品。(4)投資于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的比例不低于80%的是商品及金融衍生品類產品。一般情況下,上述四類資產風險和預期收益逐漸遞增。
4. 消費者一定要對自己風險識別和風險承擔能力有清晰認知,以金融機構提供的風險測評等級為參考,購買與自己風險識別和風險承擔能力相匹配的資管產品。
5. 無論投資何種類別資產,金融機構都有義務通過醒目的方式充分披露和提示產品投資各類風險。如遇到風險披露和提示不到位的公司,不建議委托其進行產品投資管理。
第三部分:延伸投資建議
“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打鐵還需自身硬,資管新規下,消費者一定要不斷提高風險防范意識,明確個人或家庭資產配置原則,選擇適合的投資產品,實現資產保值增值。建議個人或家庭資產配置采取“固收+”模式:至少將可支配收入的一半以上配置于固定收益類資產(包括大中型商業銀行存款、貨幣基金、國債等流動性高、風險低的資產);近幾年來自然災害頻發,加之生育政策全面放開,還需預留家財險、重疾險、子女教育金險等保障性資產支出比例;最后根據風險接受度,合理安排權益類、混合類、衍生品類資產投資比例。
英大財險統一客服電話:4000188688